
长 远
一年一度的高考过去后,不少考生又陷入填报志愿的纠结中,要么对高校了解不多,盲目填报;要么生怕考虑再周全,难免“百密一疏”,与理想失之交臂。
相比之下,美国学生似乎没这么头疼。面对这么一大波全球顶级教育资源,美国人怎么选大学呢?
这就不得不先说美国高校有多重视自身宣传。几乎每所学校都会推出一部制作精美的宣传片,放在社交网络上吸引生源。不少高校还常举办开放日活动,组织校园一日游和面对面问答环节。学生报志愿时基本可以避免“两眼一抹黑”的情况。
当大部分中国学生还困在“一考定终身”、排名报志愿的模式中时,美国学生可就幸福多了。他们可以多次参加号称“美国高考”的学术水平能力测试、又称SAT,还能不分主次同时申请多所大学。一旦收到多个录取通知,他们还能有挑有拣。
不过,需要注意的是,美国学生的压力大多分散在平时。因为相对于SAT,美国高校更重视学生平时整体表现,包括高中阶段各科成绩、社团活动、社会活动等。
而美国学生选择大学和专业时,除了学校声誉和综合排名,他们有更多的考量。
比如,不少就业目标明确的学生更看重专业或学校地理位置。想学医的更可能放弃常青藤盟校,选择专业突出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。想读商学的则更喜欢到纽约这样的大都市读书。
普通家庭也会考虑经济条件。由于全社会流行18岁以后自立的观念,很多人要靠助学贷款和打工支付学费。因此,学费较便宜的公立大学比私立大学更受欢迎。州立大学则凭借学费五折左右的优势吸引不少州内生源。由于全美教育资源分布较均衡,尖子生报志愿不至于太纠结。
想进名校,途径很多。比如特长生,尤其是体育特长生。美国拥有成熟的全美大学联赛制度。体育生通常会选择他所在项目联赛排名靠前的大学。这样既能拿到奖学金,又方便以此为跳板毕业后进入职业球队,晋级体坛巨星。
其他因素如校园文化、基础设施甚至住宿条件都可能成为美国学生的择校标准。也许选学校就像人生不少选择一样,名誉声望并不那么重要,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。(据新华社)